实用的说课稿模板汇总七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教材地位:
《植树》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第一单元第四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从中感知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喜欢数学,乐于学习数学。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我所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好奇、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联系和模仿能力较强,因此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学习目标,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体的内驱力。
学情分析: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三年级的学生认知处于发展阶段,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将新旧知识相互联系,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放多媒体课件“植树”。顺势提问:同学们通过观察,你能提出问题吗?估计学生能提出问题“平均每班能分多少棵?”,这时抓住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接着说:要想知道你回答的对不对,我们接着往下看。从而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植树
通过课件,设置情景来导入新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究的积极性。
二、教授新课
考虑到(口算)知识的枯燥乏味,和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动,注意力时间短的特点,在课题导入之后,我会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去思考,总结计算方法,从而完成重点知识的教学。
三、拓展应用
结束了第二环节,开始我的第三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教学难点。由于先前已经有了知识点的接触,在这一环节中,我会设计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我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肯定和点评,爱因
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由此来了解他们在认知中的疑点,及时给与解答,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消化了重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接着再借用课件演示,让学生自主观察,动脑思考,在自主探究中反复学习,对知识点由陌生到熟悉,从而主动的发挥变为自己的东西。
四、课堂小结
这一环节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我将提出三个问题: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你有什么收获? 3.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通过全课总结,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方法、成果等进行反思和评价,随着对自己的评价,培养了学生自我激励的意识,也推动学习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主要是体现出知识的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回顾知识学习的过程,便于学生记忆。
说课稿 篇2各位老师、各位思品教学的专家:
今天有幸在这样的机会和大家共同探讨思品教学,内心是非常高兴的。但同时我又是诚惶诚恐的,因为说实话,对这门课的研究我平时倾注的精力是不多的,正因为这次的活动,让我切切实实地从本质上触摸了一回新课程下思品教学的航向,让我初步领略了思品教学这方和语文教学一样有着广阔发展空间的课程。今天的课堂,我如一个懵懂的孩子做了一次新课程下思品教学学步的尝试。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其主旨是:源于儿童的社会生活、贴近儿童的社会生活、引导儿童的社会生活、回归儿童的社会生活。它将学生品德的形成与社会、家庭、学校融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因素,使学生能够健康、安全、愉快、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品德课堂,力求儿童的学习过程成为其完整生命投入的过程,成为其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过程。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经受认知的挑战,从中获得理智上的满足,更要在情感、心灵的充盈上获得精神的体验,在回归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得到正确的价值观的引领。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受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生活。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只追求教育在未来的结果,而忽视教育自身作为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新课程理念下的品德课堂就是要让儿童过好他们的教育生活、课程生活。今天的我执教的这堂课正是把自己作为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课前引导学生进行的网络搜索、图片搜集、资料查找和整理、采访等,让孩子逐步深化对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的认识,课堂上通过交流、共享、创新构想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共鸣,致力于让学生充实地过好这一次的教育生活。尝试着实现课程是为了生活,通过生活学习生活的教育理念。
今天我执教的是九年义务教育《思品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我们的民风民俗》,这一课有三部分内容:传统的节日、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传统的文娱活动。本课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我的家乡(社区)”单元第10条“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各种迷信活动”编写。由于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比较广,需要两课时完成。今天我执教的这一课时就安排了“传统节日和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两个内容。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此处隐藏5748个字……过分析近几年的南京中考试题可发现,溶质的质量分数常联系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的有关内容进行编题,可见其重要性。根据课标要求,本课题课分为两个课时,本节课是溶质质量分数的第一课时,通过本节课的认知,同学将具备配置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能力。
学生情况是教学的依据,此前同学们已学过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有了定量计算的概念,对化学中存在的计算已经不再陌生。尤其是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中,同学们已经接触到了质量分数的计算,这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本节课的认知内容。此外,基于同学们的有关数学知识与其抽象化思维都有助于学习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但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型种类较多,体现了四个量“知2求2”的思维方式,所以只要在真正理解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基础上,才能掌握好各种变换的题型。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其中我最关注的是知识与技能目标,因为只有在此目标达成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本课题第二课时的学习。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重难点:
重点是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我将以主板书的形式暗示学生,以突出重点。通过引导讨论法并结合由具体到一般的思维方式,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下面是我的教学流程:
本节课主要突出“两个公式四个量之间的关系”。我将通过糖水实验复习旧知(溶液的组成)通过问学生“你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糖,水,糖水的质量关系吗?”通过由具体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引出本节课的第一个重要关系式“ ”。通过让学生回顾课题一中溶液与生活的联系,就此举出医疗溶液中各种成分所占的百分比对我们的健康乃至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后我会回到那杯糖水问学生“你会用百分比表示糖占糖水的量吗?”通过由具体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学生不难得出本节课的第二个重要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为了巩固学生推出的公式,我将让学生填写书本中实验9-7下面的表格,我则配置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让他们比较颜色的变化,从视觉上刺激他们,让学生对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有一定感观上的印象。之后,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刚刚填写表格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从而得出解答溶质质量分数简单应用的主要解题思路“四个量,知2求2”。
为了巩固这种思路,我将让学生练习一题有关“生理盐水中已知溶液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一来让学生巩固新知,二来让学生感知溶液与生活的联系,三来与本节课的引入相照应。为了缓解计算带来的紧张气氛,我将回到那杯糖水,我会通过向学生求助“怎样使糖水味道淡一点”自然让学生引出化学用语“稀释”,通过不断引导,让学生自己推测出“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这个结论。为了巩固学生推导出的结论,我将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例2的解答,并请个别学生上黑板来讲解她的解题思路,小组同学进行补充。最后我将让学生自由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知识内容。
作为本节课的延续,我将布置如下作业:
1、我们通过讨论得出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那么浓缩过程中是否也有不变的量呢?
2、通过观察身边事物联系本节课的重要思维方式“四个量,知2求2”,自己编题并写出解析过程。
说课稿 篇7一、课文内容及总体设计:
这篇课文是美国著名小说《根》的作者亚历克·黑尔以倒叙的手法讲述了父亲年轻时由于一个偶然的机遇得到了一位素不相识的先生的资助从而改变了人生的故事.课文紧扣中心展开叙事、议论,向我们展示了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通过此文的教学,我准备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和感知生命的可贵与人生的价值.
同时,作为自读课文,它是学生掌握以重点句分析为突破口,整体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培养整体性体验,避免对课文内容的肢解'是这次二期课改的一个主要理念,所以,我将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定为'训练学生整体上学习、运用语文的能力',与之相应的教学模式定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据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通过对父亲执著、认真的人生态度的感知,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围绕这个教学目标,我分别从认知、能力、德育三个方面加以落实:
[认知]:
学会从文中寻找关键句把握中心。--通过对课文进行圈点批注落实
[能力]:
以反向设问培养逆向思维的能力,学会辩正看待问题。--通过辩论赛环节进行落实
[德育]:
引导学生确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师生通过笔会部分的交流进行落实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授课班级为我校双语特色、艺术特色班的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较好,社会接触面比较广,思维比较活跃.所以在阅读能力检测方面大部分学生对于课文整体的把握应该都会比较准确而且迅速.
2.通过与学生平日的交流及周记所反映的情况来看,这个班的学生特别喜欢就某个问题进行争辩,而且有较好的文字组织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引导性的辩论赛和一个笔会交流所,从学生兴趣出发,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教学时数拟为一个课时
1.以Flash《偶然》作导入,明确文眼,引导学生将思维重点转入到对偶然性的认识.
2.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
本单元对学生所确立的阅读要求为通过把握关键句、重点句理解文章主题.在阅读中找准关键句是理解中心的关键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如何既迅速又准确的进行理解却是我们学生的薄弱环节.对一些学生难于理解的句子或者理解不到位的语句我采用引导的方法,师生一起进行梳理,通过实践来体会阅读方法的使用.设计此环节意在通过这部分教学落实本课的认知目标:学会从文中寻找关键句把握中心.
3.把握主旨,反向探讨.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教师的反向提问,为正面论点树立一个对立观点,然后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自己的间接经验中提取材料,用于证明本方的观点.这一环节的设定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熟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是落实本课能力目标的教学环节.
4.拓展、延伸.
以《我的一次偶然》为题写一则短小的记叙文,在班级开展笔会.
5.小结.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强化本文的中心,明确对待机遇的正确态度,进一步落实本课设置的德育目标,即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6.作业:
本次作业的设计主要通过名言的收集拓宽学生的视眼,培养他们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