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心得体会

国庆读书心得

时间:2024-06-14 17:46:32
国庆读书心得5篇

国庆读书心得5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心得了。那么如何写读书心得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庆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庆读书心得1

当我得知国庆节有十本书要读时,心里是十分懊恼的,本还想着好好玩玩,放松放松呢,但转念一想,我确实已经很久很久未曾读过书了。这样的一个假期能安心的读读书,也是十分惬意的事。

当我翻开这本厚厚的研修与成长,发现我们学校某些现状与实小刚起步处于相同时,我开始越读越有兴趣。我校的某些做法是创造性的学习实小,这使我对学校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读完本册书的一大半,我感触最深的是教师素养在研修中的提升。我觉得这也是我们目前所急需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良性循环是在每天的教学实践中进行的,也只有通过研修性的变革实践才能更好的将是教师的各种素养转化为教师新的行为能力习惯与专业生存方式。我觉得,实小的研修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构建的:

(一)完善教师研修制度,变“专门”为“日常”。

实小的研修形式很多,如“自我研究性学习研修”“论坛式学习研修”“沙龙式研修”研修组织有校级的,有以学科为单位的,也有教研组的组织形式。注重以课题和专题研究为抓手,促进教研融合。在日常教学中,每一单元的整体设计,每一节课的创新亮点,都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形成了教研文化。

(二)建立教学反思与重建制度,让教师学会思考

教师的反思与重建促使实小教师们持续主动的发展,反思形式也十分多样,如研讨后的教学随笔,课题式反思,学校通过“上交,上选,上榜,上网”等方式评价,促使教师将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不断地放大,修改完善,达到提升。

(三)探索新型研修方式,提升有效性

各学科带头人立足学科,深入了解教材,开展课型研究,创出“案例对比”“前移后续”等校本研修方式,形成“全科教师一个不少”的校本研修格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明显提升,教学研究方向更明晰,方法也更具针对性。

(四)强化骨干队伍建设,突破自我,发展自我

实小为教师们搭建了丰富的成长空间和平台,有传统的师徒结对,还成立了“磨课俱乐部”,“名师工作站”等,并建立了专项的经费,鼓励骨干教师发挥出他们的引领作用。

这些教研活动让我想到我们康园大家庭,虽然我们缺少骨干教师,但教研也日渐深入。我们每个年轻教师的心中,拜师活动在校长的努力下正式启动,我们每个徒弟都有了自己的师傅。外出听课,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让我们每个人变得更主动。在办公室里,各教研组就班上出现的问题,各抒己见,想对策。真的希望,在这种教研氛围中,我们每位新教师都能在康园这个大家庭中快速成长。

国庆读书心得2

刚拿到《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首先就被那只紫色的手环给吸引住了,手环是套在一张卡片上面的。卡片上有这样几个醒目的大字:优秀的人,都不抱怨!看到这八个字,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这本书。

作者威尔鲍温认为,我们之所以会抱怨是为了要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就和我们做许多事情的理由一样:我们发现抱怨会带来许多好处。许多抱怨涉及了从他人身上诱发的人际互动反应,例如同情和认可。打个比方说,很多的人会抱怨自己的身体健康,却不是因为真的生病了,而是他们认为作为一个病人会有许多附带的好处,比如能够取得他人的同情,使大家可以更加关注自己,更可以逃避一些自己不想面对的事情。从这个角度考虑起来,我们平时的对朋友、对家人的抱怨,就不仅仅是心理或生理上的一种宣泄而已了。也许朋友、家人的关怀、同情才是我们内心真正需要的,这才导致抱怨变成了我们的一种习惯。

正是因为认识到这一点,个人简历威尔鲍温写这本书来推崇这个紫手环21天活动,将手环戴到手腕上,当自己抱怨,将闲话时就把手环一道另外一只手上,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到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完成连续21天不抱怨,不讲闲话为止。这个说起来简单但行动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坚持下去,21天不抱怨手环不换手。三周下来,你的行为和思想都回发生蜕变,同样的一个世界,在你的眼中却变得不同,你会发现这世界美好的一面。然后,自然而然的,你会对这个美好的世界充满希望。就是这样,一本心灵励志书,1只手环21天改变600万人的命运。

抱怨的深层次原因是缺乏智慧,因为没有智慧,所以不明真相,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够利己利人,执着于自己的狭隘的见解,把他人及外界与自己对立起来,因为执着而不能灵活地应对周围人、事、物的变化,所以处处碰壁,非常可怜。因此我们应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广学理论并勇敢实践,向所有量大的人学习,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做到这一点,而圆满地实现福大。

无意识的抱怨,抱怨天气、抱怨堵车,我们不觉得有什么不妥,更没觉得给我们带来什么坏处,真的是这样吗?威尔鲍温说:抱怨是在讲述你不要的东西,而不是你想要的东西。我们的想法创造我们的生活,而我们的话语有表明了我们的想法。不要总是去抱怨人家的不好,应该多想想人家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值得我们效仿的是那些做到理论完全认识、工作总结实践圆满无差的人。

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情绪上的高低起伏是总会有的,抱怨是正常的,但是,无谓的抱怨一切并不会改变生活中的不如意。在我们抱怨学习有多累时,不如想想自己是否已经把学习做到位,是否尽力把它做到最好。然后改变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换一种心情去寻找学习中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在抱怨同学的时候,不如去想一想自己有没有什么做的不恰当的地方,一句对不起就可以化解很多矛盾。在抱怨家人的时候,不如多想想那些和他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忘记那些不愉快的。放下抱怨,这并不等于在困境面前选择放弃、在恶势力面前选择低头、在社会的不公正前选择沉默不语。相反的,有时候如果我们在学习或者与人交往时带有一种消极的情绪,才是真正阻碍我们前进脚步的根本因素。

真正的践行不抱怨,开放得包容接纳所有的人、事、物,谦逊地从不同的人身上去学习,从不试图勉强的去改变别人,最终自然影响了别人,改变了环境。

生活本来就是由快乐痛苦等多种元素构建起来的,我们不可能只拥有快乐而完全没有痛苦。无论面对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我们都应该感谢生活,因为生活本就是美好的,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而不要抱怨。

国庆读书心得3

学,可以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一个人越是知识渊博,越觉得自己微小、浅陋。之前的我,总以为自己可以胜任初中教学这份工作。在学习和工作之后,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无知与浅陋,真是书到用时方很少,于是在教学之余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

《历史竟可以这样读》一书是一名历史爱好者所作,非常有趣,作者用形象幽默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伸手可及、活力四射的历史画卷,让我在轻松愉悦中了解到历史知识,而这一点正是我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借鉴的地方。读完该 ……此处隐藏1219个字……烦恼,有人拜庙焚香,寻求精神寄托;有人亲近自然,享受天人合一;有人释卷捧读,字里行间解疑答惑。这些都是自我选择的自由。我的选择是自省与反思。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人之患在自以为是,人之患在自命清高,这些毛病我都有。因此,我选择自省与反思,绝无矫情和做作。许多天里,我在悔恨、懊丧、自责中度过,想起那些无知和自负,那些懵懂和虚妄,真真无地自容。过去的我太想追求一种轰轰烈烈的生活,实际上,“大多数人都过着一种平静而绝望的生活。”美国作家索洛如是说,因为“阳光并不是公平地向每个生灵分配”。

苏格拉底说:“未被反省的生活是无意义的。”谷文雨说,自省与反思可以使人重新获得生活的方向和前行的力量。

国庆读书心得5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有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这一道德要求教师必须围绕着热爱学生,很好地为学生服务,但不能笼统地把所有的爱生都选为师德崇高,必须看教师对学生爱的动机和爱法是否正确,特别还要看教师爱的效果如何,正如敬爱的周总理所说的那样,要爱生教好,教不好学生的教师何谈爱生?谈何师德?为此,相互信任就时下几种被人们说是爱生的表现,略谈一下我自己心里的认识:

一、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恨铁不成钢的爱,某些教师抱着对学生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态度,对学习和品德行为不够好的学生,一味批评训斥,甚至采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这样的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因为,青少年的叛逆性很强,教师这样教育学生,只会让学生加大恨老师,使其品德行为就更为放荡,日益失掉争取进步的信心。记得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有厌学的情绪,上课常走神或做小动作,作业糊涂至极,甚至干脆不做。我屡次直接严厉地批评了他,没想到他不但不思悔改,情绪反而更加低落,一副无精打采、毫不在乎的样子,我差点为之气昏。过后,我头脑冷静下来,回想自己的言行,才吃惊地感觉到对他的态度过于偏激并且简单草率。后来,我重新从另一个角度支观察揣摩他,抓住他爱表扬的特点,尽量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当他老毛病再犯时,不是再一味批评他,而是避开这事,表扬他爱动脑,声音响亮,这样一来,他可来神了,身子坐得挺直,集精会神,那节课的提问,他回答得正确而且声音十分响亮,课后的作业也做得不错。所以,经验教训让我深深觉得,做老师的不要动辄就批评学生,或用单调的罚抄、罚背、体罚等来对付学生,因为这种表面看似乎爱之深,但实际表现出来的却是恨之切的行为,常常给学生带来身心的摧残,学生也是一个有独立人格尊严,拥有为人权利的人,当老师兵贵神速或践踏了他们为人尊严和权利时,学生就会产生越批评、越惩罚、越偏跟教师对着干的逆反心理,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学生不尊重的态度和行为,都是应当予以遗责的。

二、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让学生一口吃成胖子的爱。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考试是教育结果检测的手段,考试是为教育服务的,但由于社会总是用考试来检查、评价教育的结果,并以此为依据来区分各个学校教育效果的好坏,决定学生的升学率。由此,大部分教师为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大幅度采用题海战术,大量的作业让学生简直喘不过气来,教师却不为之所动,仍不知疲倦地搜集资料,绞尽脑汁不停的出题,让学生不分昼夜地做!做!做!学生考试成绩好,教师就高兴;学生考试成绩差,教师就不高兴,甚至大发脾气,责怪、漫骂、歧视、课业惩罚、肉体惩罚等相继出现。这样的教育只会造成学生对学习恐惧的心理,日益把学习当作苦差事。试想一下,成年人工作一天下来,尚可会觉得疲累不堪,一下班回家还可以停歇下来休息,悠闲地坐在沙发上听听音乐,看看电视。而学生一整天除了上课时间外,课后还有大量的作业在等着他们,甚至连星期六和星期日两天休息日都不例外:背书、作业一大堆,学生真是比大人还忙累!长期下来,学生吃得消吗?知识掌握得了吗?这样的教育适应现当今的素质教育吗?答案是显而易见。

三、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只重优差生而忽略中间生的爱。一个班中有几十个学生,先天条件、心理素质、文化素养、学习成绩不可能完全一样,总有强弱优差之分,当然,也就有夹在优差的两头的中间生。有些教师重视的大都是冒尖的两头,由于应试教育的泛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少教师总是比较喜爱品学兼优的学生,少数开学有望尖子平时对他们总是给予更多的注意和关心,甚至常开小灶而转化后进生已引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全社会的重视。因此,厚爱后进生,关注后进生,促进后进生转化是教师必须坚持不懈的工作,而处在中间层次的学生,学习平平,能力一般,平淡无奇,没有出众的表现,但也不会带给老师麻烦,不少老师常常任其自然,对他们的长处熟视无睹,对其缺点了心不在焉,使中间生处在受冷落的尴尬之境地,这样中间生就容易因被冷落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他们中一大部分人就会对周围的事物反应冷淡,学习的劲头也不高,参加集体勉勉强强的,他们心里认为没人注意我的存在,干好干坏一样。其实,这些学生最渴望的是得到老师的重视和关心,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表扬,一个关节的眼神,一声亲切的问候,都会带给他们很大的影响,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本学期,我新接手一个班,班上有一个女生,学习默默无闻,相貌一般,毫不引人注目,并且有个最大的弱点,就是特别胆小,连课堂上站起来回答问题都会脸红。对此,好也很苦恼,我发现了她的这个弱点以后,特意选她为语文科代表,早读要她创造出头露面的机会,女孩的心里感动极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变了,变得活泼开朗,胆子也大了许多,对班级的工作热情参与,对各类活动,比赛都积极投入,学习成绩也有惊人的进步,一位教育家说得好:教师应当把爱心分给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那些平平常常的,不声不响的学生也是需要关心、重视的一群,他们身上的亮色也需要老师去挖掘,他们同样渴望着老师鼓励的目光和赞许的点头,还有善意的批评。教师对学生的爱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呢?我想这里存在着一个爱的方式方法的问题,以及如何表现教师的爱的问题。有不少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强制的爱、盲目的爱、粗暴的爱、变味的爱。教师如何爱学生?我想教师应该正确把握好爱的艺术,用好自己神圣的爱。第一,爱应该是公正的,要做到不偏不袒的爱。教师不仅要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要爱学习成绩及表现差的学生,对于成绩及表现差的学生,教师应该多发现其优点,找出爱的理由,用真心去爱他们,用热情去感化他们。第二,爱应该是细腻的,要做到无微不至的爱。学生是人,是一个多样化的人,他们的生活、学习、情感是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用真心去发现学生的需求,用爱心去化解学生的矛盾与痛苦,让他们体会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去爱他们。第三,爱应该是严峻的,要做到刚柔相济的爱。教师爱学生并不是无要求的爱,并不是爷爷奶奶式的爱,并不是无限的爱。爱中有要求,爱中有希望,爱中有原则。

显然,教师对学生爱的正确动机,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师爱,是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教师要力求做到爱得得体、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理,这样,才能把正确的爱生动机和真正教好学生效果统一起来,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这样努力去做的教师,才堪称师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做一个真正有爱的教师!

《国庆读书心得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123学习网 www.123kejian.com 版权所有